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和時下熱火朝天的瓷器、書畫收藏相比,篆刻印章收藏似乎顯得曲高和寡,高深莫測。其實,只要加強相應的文史修養,了解印章的歷史、制度、流派,增加對各類印材的感性認識,藏印便不是件玄之又玄的難事。
考邊款風格
自明代中葉以降,篆刻的邊款藝術成就與明清流派印章藝術并駕齊驅。如果說明清流派印章藝術是秦漢印優良傳統一脈相承的發展產物,那末,明清卓有大成的邊款藝術則是秦漢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創作。 鑒定一方印章是否為明清時代的,經過識包漿質地、析刀法特征、觀印鈕體式三個過程,應該是不難斷定的。但涉及到具體篆刻名家,則必須依據存世可查的各項物證資料,及印章本身的邊款內容風格來仔細考證。
嚴格說來,篆刻家同時也是風格不一的書法家,自書自刻,或者不書而刻的款識,常常表現出一種毛筆所達不到的韻味,有的神似晉唐小楷,有的宛如魏晉草書,有的像北碑,的有像漢簡,各種書體神韻畢現,構成一個微型的碑林世界。
篆刻家在印旁刻款,始于明代。印款除題年月姓名外,有時還加上其他詞句,類似跋語。內容多的,占滿一面、兩面、三面、四面,甚至包括石頂刻上五面。有的書籍稱之“印跋”。
文彭款
石章刻邊款的始創者文彭,刻法如同刻碑,是先寫款字,然后依墨下刀,每一筆雙面著刀。繼之者何震則開創了不寫款字,操刀便刻,每一筆只刻一刀的單刀直刻法。雙刀法依筆跡而刻,比較能體現筆意;單刀直切,淋漓痛快,則比較容易表現出刀味與石味。明未清初一批印人,石章邊款不論篆隸真草,還是多用雙刀法。直到乾隆年間,丁敬開始全用單刀法,蔣仁、黃易以下群起效之,單刀法遂成氣候。
丁敬隸書邊款